南方艺术网 以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在中国文学艺术界享有崇高地位!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请登录] QQ登录

南方艺术

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专辑 南方论坛

马永波 | 答巴基斯坦《信德信使》访谈:问题的另一面

2025-04-02 08:46 来源:南方艺术 作者:艾贾兹 马永波 阅读

马永波

https://sindhcourier.com/chinese-scholar-ma-yongbo-says-global-trends-dominate-chinese-literature/

访谈人纳西尔·艾贾兹NASIR AIJAZ

巴基斯坦 记者、作家、研究员与诗人,《信德信使》主编 

纳西尔·艾贾兹现居巴基斯坦信德省首府卡拉奇,是一位拥有48年新闻从业经验的资深记者与研究员。他曾于1988年和1989年凭借最佳报道分别荣获金牌奖及另一项殊荣。职业生涯中,他曾在多家报纸和通讯社担任要职编辑,并作为巴基斯坦电视台的电视主播逾十年,主持了400余档节目(1982-1992年),同时还在多个私营电视频道担任评论员。此外,他为巴基斯坦广播电台及其他私营电台制作了数十档节目。  艾贾兹著有10部著作,涵盖历史、语言、文学、游记及传记等领域。其中,《赫尔——自由战士》一书以研究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战争为主题,曾获奖项肯定。另有五六部作品尚未出版。他还将埃及诗人阿什拉夫·阿布·亚齐德(Ashraf Aboul Yazid)的诗集翻译为信德语,并在埃及出版。近期,他又将孟加拉国作家德巴舍里·查克拉博蒂(Debasree Chakraborti)的英文小说《玛哈拉贾·迪希尔》译为信德语出版(原作为孟加拉语创作)。  除上述成就外,艾贾兹用英语、乌尔都语和信德语(其母语)撰写了约500篇文章,现任《信德信使》在线杂志主编,并为韩国在线新闻平台《亚洲新闻》(The AsiaN)供稿十一年。他的文章曾被译为阿拉伯语和韩语,并发表于新加坡、印度、尼日利亚等多国媒体。  在诗歌创作领域,艾贾兹自幼以信德语和英语写作,部分作品已译为奥里雅语、阿尔巴尼亚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和希腊语。其中阿拉伯语译本在埃及、伊拉克和阿布扎比出版,英文诗作则见于阿尔巴尼亚、孟加拉国、科索沃、美国、英国、塔吉克斯坦、希腊、意大利等国。近期,其奥里雅语诗歌选集更在印度奥里萨邦布巴内斯瓦尔市的《玛胡里》(Mahuri)文学杂志上发表。  作为亚洲记者协会(AJA)的创始成员之一,艾贾兹曾访问十余个亚洲国家,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持续推动跨文化交流与新闻事业的发展。

纳西尔·艾贾

第一部分 关于个人文学创作

1.

何种契机促使您成为作家/诗人?作品中常探讨哪些主题?

源于对生命本质的困惑。六岁时我便对生死命题产生强烈痴迷,这种终极追问始终萦绕心间。多数人随着理性成熟会将这些哲思搁置,成为海德格尔笔下的"常人"——异化而沉沦。所幸我从未沦为这样的"常人",生命本质的探索贯穿我的整个存在,这份执着也带来了常人难以理解的深重苦难。

我的创作主题广泛,主要可归类为:灵魂原乡、自我异化、天人关系、社会批判,以及创造性劳动过程的自我观照。

2.

个人经历如何影响您的创作?

写作素材源于真实情感与生命体验。间接经验(如阅读启发)须与直接体验交融。部分诗作采用白描手法记录现实,摒弃象征隐喻等修辞技巧,以赤裸姿态直面事实,通过客观记录保存生活的粗粝质感。个人经历始终折射时代镜像,过度修辞反而扭曲现实本质。

3.

能否谈谈最新作品?希望传递何种讯息?

2023年与英国诗人海伦·普莱茨的"同题诗"创作虽含友情成分,其价值在于以现代技法复苏中国古典唱和传统。这些诗作架起跨语种诗人的彩虹桥,证明诗歌具有超越巴别塔的力量,其意义已超乎诗艺本身。同时正在创作的跨界作品《庞德诗章》或《新生》尝试打通中西文化壁垒,熔铸诗歌、戏剧、哲思与自传于一炉。传统诗体已无法承载我的创作维度。

4.

您的创作是否反映当代中国?偏向历史还是抽象视角?

我的写作与当代中国紧密缠绕,或直陈或隐于复杂结构。拒绝抽象疏离的创作观,反对主体与经验割裂的观念写作。在我的诗学中,主体与万物交融——"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广义而言,我以现代陶渊明自况(非技艺而在精神),陶公生前寂寥(钟嵘《诗品》列为中品),身后文学史地位却超然李杜。

5.

您的创作过程有何特点?遵循规律还是即兴发挥?

创作始终保有神秘性。虽如波德莱尔、里尔克强调"工匠精神",但灵光乍现仍不可或缺。短诗创作如李白"倚马可待",长诗创作则需数十年淬炼。诗艺需天启般的顿悟,即兴与理性并存。

6.

您的诗歌属于社会批判还是个人内省?

社会批判与个人内省在我的诗学中浑然一体,不可割裂。

7.

在中国创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以诗作答:

如何在中国做一名诗人

那些发表频繁的诗人
在政府机关如履后院
那些著作等身的诗人
挥洒着七彩水雾
那些赶场的诗人
身披花袄故作庄严
那些偷偷颁奖的诗人
彼此授受冠冕

那些压低帽檐的诗人
在人群中闪现如革命者遁形
那些失语的诗人
锈蚀的声带推开众神离弃的殿门
那些从创作深海浮出的诗人
喷吐孤寂的水柱——如巨鲸现世

那些偶然写诗的诗人

2022年12月20日晨

8.

您的创作如何承袭中国文学传统?受古典诗还是现代派影响?

中国古典诗学精髓在抒情言志。我本质仍是抒情诗人,但传统抒情难以应对现代性困境。因此我开创了从主观抒情到客观呈现的诗学革命,这与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相通。古典诗通过意象并置达成此境(如"微雨双燕飞,落花人独立"),而现代汉语需要新技法观察剧变的世界,我的创作以全新方式抵达这种崇高胜境。

第二部分 关于中国文坛现状

1.

如何评价当前中国文学景观?涌现哪些趋势?

诗坛痼疾在于犬儒化与扁平化。90年代"个人化写作"虽打破宏大叙事,却陷入琐碎自溺,丧失对人类普遍境遇的道德担当。80年代的探索精神已然停滞,网络时代"先锋诗"更显反动:名家固守陈旧修辞,新人沉溺小资趣味或机械仿古。当下汉语诗坛宛如狂欢的荒原——洪钟喑哑,灵魂自我放逐,用布尔乔亚情调粉饰现实。故我自新世纪倡导"难度写作"。

2.

当代中国文学更受传统还是全球影响?

全球影响主导。自白话文运动起,汉语诗歌与传统断裂转向西方。先锋派对西方技法往往徒具形似,这些技巧反而成为掩饰精神贫瘠的面具。不无自嘲地说:中国后现代诗实验多与我的译介相关。若说汉语诗歌陷入泥淖,我或是始作俑者——当年引介英美后现代诗歌开阔视野,但因诗人们智慧贫瘠,仍在模仿美国五十年代实验。如众多效仿阿什贝利者,实则是模仿我的风格。

3.

中国作家面临哪些创作困境?

讽刺与社会批判诗濒临绝迹。官方刊物充斥无关痛痒之作。故我呼吁诗人要写"不可发表之诗"。4.数字媒体如何改变文学生态?自媒体平台带来民主化也催生快餐写作。年轻诗人不再重视纸质发表,网络平台即战场。

5.

诗歌在当代中国处境如何?

真正的诗永远属于无限的少数人。所谓"热门诗"与诗歌本质无涉。杰出诗作(虽稀少)仍是民族最深沉的灵魂之声,记录着中国现代化的精神史。

6.

作家如何平衡意识形态与艺术自由?

这个复杂命题需参照米沃什等东欧诗人。就个人而言,在时代命题与审美愉悦间走钢丝,守护语言尊严。诗人应耕耘灵魂疆域,越界者如庞德可为鉴戒。

7.

翻译在中国文学国际化中的作用?西方读者真懂中国文学吗?

若泽·萨拉马戈有言:"民族文学由作家创造,世界文学靠译者成就。"作为译者,我甘当文化信使。 至于西方读者是否真懂中国诗歌?答案是否定的。某些在中文语境都未获认可的作者,却在英语世界大行其道。好诗自有普世价值,审美差异不应成为降低标准的借口。西方诗人既无法真正理解中文诗,也缺乏甄别优劣的能力,这种现象既荒诞又耐人寻味。

8.

推荐值得国际关注的当代中国诗人?

我确有私心推崇者,但多处于地下状态。英语世界已认知者恕不提名。中国先锋诗坛尚未出现公认大师(莫言获诺奖在文学界仍存争议)。作为连任五届某影响广泛诗歌奖评委的诗学学者,敢断言所有诗歌评判都是独白游戏,无人拥有布鲁姆、文德勒、珀洛夫般的权威。无非是小圈子的自我狂欢。

感谢提问,促使我重新思考。

2025年3月13日
说点什么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在水一方 评论 马永波 | 答巴基斯坦《信:真正的诗永远属于无限的少数人。
  • 再见重庆 评论 马永波 | 答巴基斯坦《信:中国先锋诗坛尚未出现公认大师(莫言获诺奖在文学界仍存争议)。作为连任五届某影响广泛诗歌奖评委的诗学学者,敢断言所有诗歌评判都是独白游戏,无人拥有布鲁姆、文德勒、珀洛夫般的权威。无非是小圈子的自我狂欢。

南方论坛

© CopyRight 2012-2025,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