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徐培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楠木因其独特的自然属性而成为上乘木料,而金丝楠则是古代皇族、大户专用的建材木料。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升温,金丝楠、红木、黄花梨等珍贵木材做成的家居和工艺品也成为艺术品投资的热点。近年,金丝楠阴沉木在云、贵、川地区被大量发现,金丝楠制品的价格一路飙升。在北、上、广等中心城市,一些大型家具被标价上千万,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
就金丝楠的自然属性而言,它仅仅是一块好的木料,不足以成为艺术品。真正赋予其价值的,除了在历史中的沉淀外,还有在雕琢、制作过程中被赋予的文化价值。广东中山五觉斋主人郑华星有着十多年收藏、投资和制作金丝楠工艺品的经验,他认为金丝楠不适合大规模投资,除了少数真正了解金丝楠历史的爱好者外,人们没有必要一窝蜂地跑去购买。
真正的金丝楠仅有五六种
自然风干后方可使用
由于去年秋天以2.36亿港元请进了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许多人都知道郑华星是一位佛像收藏家。其实他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关注、收藏金丝楠,在此领域很有知名度。
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他说,艺术爱好者若想涉入金丝楠领域,首先要明确金丝楠作为木材的概念,以及木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被加工为家具、艺术品等成品。
他介绍,虽然古人把楠木分为金丝楠、香楠和水楠,其实这并非科学划分,只是依据木材的产地、材质、纹理和气味对楠木进行区分。按照现代科学,古人所说的楠木属于樟科、楠属,共有90多种。其中,在木的结构、性质上可堪大用,又符合“金丝闪烁”外观的仅有五六种。
若将楠木用于家具和工艺品制作,则存在一个时间性的技术问题:“据称楠木在一个甲子(即60年)树龄前生长缓慢,树龄达到60年后生长较快。要生长为可堪大用的木材,需要250年左右。此外按照它的木性,自然风干至少需要20年以上,才适合用作家具。现在有不少楠木是利用现代技术烤干、烘干的,甚至还没有完全变干就使用了,做出来的家具可能经不起时间检验。”
说起现在广泛被人们提及的金丝楠阴沉木,郑华星则表示,由于阴沉木埋藏在河床、泥土等特定环境中接触水分,即使在出土之后,木材也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如果急于加工为成品,则会产生波浪型的变形。
千万天价是认知误区
最适合做文房家具
据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调查,在四川芦山的金丝楠阴沉木产区,原料的单位价格仅为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另一方面,在北、上、广等中心城市,不乏一些专销金丝楠家具的商户或陈列馆,有的大型家具标价上千万元。
那么,金丝楠作为一种收藏品,其购买价格到底应该如何判断呢?郑华星给出了他的观点:“我认为首先要有价值,才会有价格。首先金丝楠的材质的确很好,它不易腐烂、不易裂变、防虫、防潮,又有淡淡的幽香。它既可以做宫廷栋梁,也可做小书箱,这种品质暗合了中国文人清静、素雅、高洁、内敛的精神取向,所以才会被皇室、文人、士大夫所珍视。现在人们对于金丝楠的理解停留于它表面的含义,过于强调它‘皇室专用’的属性,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
他认为,那些标价千万的家具,是过分强调金丝楠所谓“皇家专用”属性和过度炒作造成的市场误区:“价值和人们的认知程度有关。如果用几万、十几万一吨的原材料做出标价千万的家具,我觉得这属于理解上的差距,而不是市场的差距。我虽然手头有不少原料,但绝不会出售这些原料,而是在进行加工之后,为其赋予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以后,它才具有流通的意义。”
郑华星介绍,他所藏的木料是老房拆迁时留下的古建筑老料。他认为金丝楠不应用于制作饭桌等日常生活家具,而应用于制作文案、画案、书柜等文房家具,以契合其历史文化属性。此外,五觉斋还结合薄地阳文和浅浮雕技法,在金丝楠木料上创作独特的“薄浮雕”艺术。如果说金丝楠家具是实用与艺术价值并重,“薄浮雕”则更偏向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