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网 以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在中国文学艺术界享有崇高地位!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请登录] QQ登录

南方艺术

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专辑 南方论坛

本雅明:未来哲学纲领

2012-10-22 10:18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马克·里特 译 阅读

  本雅明:未来哲学纲领

  马克·里特 译

  未来哲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让这种哲学获得来自于我们时代的最深刻的暗示,以及我们对一个美好未来的期待,并将这些暗示与期待同康德哲学体系相联系,把它们变成知识。对康德哲学体系的遵循所保证的历史连续性,也是唯一的关于确定的和有系统的结果的连续性。由于康德是那些哲学家里最晚近的,因此他关心的并不主要是知识的范围和它的深度,首先和最重要的却是对知识的正当性的关注。在这些哲学家中除柏拉图外,或许仅此一人而已。两位哲学家具备一个共同的信念,即:我们能清楚描述的知识也是最有深度的知识。所以他们没有考虑对哲学深度的需要,而是通过对正当性的需要去确认它,从而找到他们达到这种深度的唯一途径。未来哲学的发展越是不可预测地、鲁莽大胆地宣告它自身,它就必须越发强烈地为确定性斗争,这种确定性的标准是系统化的一致或真理。

  然而,要将一个真实的时间和永恒意识的哲学与康德相联系,就得面临这样一个最重大的障碍:通过实在和有关实在的知识,康德想要将知识建立在确定性和真理上的这样的实在是一个低层次、或许是最低层次的实在。就像所有伟大的知识论一样,康德的知识论面临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但是康德仅仅成功地对一方面做出了有效解释。首先,有一个永恒知识的确定性问题;第二,有一个瞬间经验的完整性问题。因为普遍性的哲学兴趣总是在知识的永久有效性和一种暂时经验的确定性方面,而这种暂时经验被看作是知识的(如果不是唯一也是直接的)对象。在其总的结构中,这种经验绝没有被要求向哲学家表明,它是某种单独的暂时性的东西,在康德那里也是这样。特别是在《导论》《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的一部重要著作,继承了《纯粹理性批判》的思想而又有所创新。--译者注中,康德想要从科学,特别是从数学化的物理学中获取经验的原则;然而从最开始,甚至是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经验自身和经验的生成就与那样一种科学的对象的范围完全不同。即使对他来说,经验就像新康德主义思想家眼中认识的那样,被确定的经验概念也仍然包含着经验的旧有概念,这种旧有概念的特征是不仅与纯粹意识,并且和经验意识有联系。新康德主义者试图将康德的认识论建立在基于严密的数学和科学模型的经验理论上。本雅明研究了一个最重要的新康德主义者海因利希·李凯尔特,并广泛阅读了另一个人,赫尔曼·柯亨的著作。--英译者注但这正是争论的所在:无蔽、原初和自明的经验概念对以某种方式具有其时代视野的康德来说,似乎是唯一给定的经验--事实上是唯一可能的经验。然而这种经验,就像已经指明的那样,是独特的并暂时地被限定的。高于并超出这种它分与所有经验类型的形式,这种在某种重要的意义上可以被称作一种世界观的经验,是一种启蒙的经验。但是在它最核心的性质中,它并不是和近代其他世纪中的经验完全不同。作为一种经验或一种世界观,它是属于最低层次的。康德在启蒙的星光下能够开始他的庞大工作这一事实表明,他是在一种实际上被贬低得微不足道的经验的基础上着手他的工作。事实上,一个人可以说他的工作的伟大之处,他的独一无二的激进主义就预设了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几乎没有实在价值,仅仅由其确定性才能获得(我们或许会说)可悲的重要性。先于康德的哲学家中,没有人认识到自己在面对这种意义上的任务。他们当中也没有任何人有这样一种自由的权力,因为一种其精华是牛顿的物理学的经验,连同它全部的确定性,可以忍受专横和粗暴的对待而不感觉到痛苦。对启蒙来说,不存在权威,这不仅仅是指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的权威,也是成功给出经验的更高语境的理性力量的权威。只有那些时代里与经验较低的和次等的层次性质相当之物,只有它的令人惊异的、小而特殊的形而上学的意义所在,才能够仅仅在关于这种低层次的经验如何对康德的思想起有限的作用这样的感知中被暗示。

  对未来的哲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并且挑出康德哲学中哪些部分被采纳与发展、哪些部分被修改,和哪些部分被抛弃。每一个回归康德的需要都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这种体系[它遭遇了一种其形而上学的方面与门德尔松(Mendelssohn)、加伏(Garve)等人的观点相符的关于经验的观念]由于它对知识的确定性和正当性的卓越探索,获得并且拓展了一种深度,对于即将出现的新的和更高种类的经验,可以证实它是足够的。摩西·门德尔松(1729-1786),著名的德国犹太裔伦理学家和美学家;克里斯蒂安·加伏(1742-1798),伦理学家和18世纪英国哲学的翻译者。--英译者注这种信念同时也表明当代哲学面临的首要挑战,并宣布能够应对这种挑战:根据康德思想的类型学意义,它将着手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经验概念的认识论基础。并且它肯定要被当作被期望的哲学的主题:从康德的系统可以证明并确凿无疑地推导出某种理论--某种可以对更高层次的经验作出评判的理论。康德无法否认一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他仅仅期望有一个标准,这种标准的确立,是为了否认这样一种可能性能够在个别的情况中被证明。康德时代建立的关于经验的观念不需要形而上学:康德时代所历史地可能的唯一一件事是拒斥它的主张,因为他的同时代人对形而上学的要求就是软弱或装模作样的。因此,问题在于,我们要在康德类型学的基础上发现通往一种未来形而上学的导论,并且在此过程中展望这一未来形而上学,以及这一更高层次的经验。

  但是,哲学必须参与康德的修正,这个问题不仅仅关系到经验和形而上学。就像真正的哲学那样有条理地考虑,这种修正不是发端于经验和形而上学,而是知识的概念。毫无疑问,康德知识论的决定性错误可归因于对他有用的经验的空洞性,因此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知识概念和一个新的关于世界的观念的双重任务合二为一。我们经常感觉到,康德知识概念的弱点在于激进主义及其教导(teachings)的一致性的缺乏。康德的知识论并没有开启形而上学的领域,因为它自身包含了一种关于无效的形而上学的幼稚成分,这种形而上学拒斥其他任何一种形而上学。在认识论中,每个形而上学的成分都是疾病的根源,这些成分用自身全部的自由和深度,在知识与经验领域的分离中表达自身。哲学的发展将被期待,因为在认识论中,对这些形而上学因素的每一次消灭,同时都将这种认识论指向一个更有深度,并进一步被形而上学地实现的经验。在这里就埋藏着未来哲学的历史种子--对它更深的探索永不能导向形而上学真理的经验,它与那种不能完全有把握地决定形而上学研究之逻辑位置的知识论之间有一种本质的联系。然而,举例来说,基于知识论捍卫的原则,康德所使用的术语"自然的形而上学"的意义,似乎肯定在对经验的探究的方向。在认识论中,经验和形而上学的不足表明,它们自身是推测性的形而上学(即初期的形而上学)成分。这些成分中最重要的是:首先,作为诸主体和客体中的某一种,或者单个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联系的,康德的关于知识的观念--一个尽管他尽全力去尝试,却最终不能超越的观念;其次,知识和经验这两者同人类经验意识的关系,同样也仅仅是非常暂时性的超越。这两个问题紧密地互相联结着,甚至在康德和新康德主义者已经超越了"自在之物"作为感觉原因的客体性质的情况下,还保留着认知意识要被清除的主体性质。然而,这种认知意识的主体性质发端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它的形成与无疑有面对这种意识对象经验意识是同构的。所有这些是认识论的完备的形而上学基础,是已经潜入认识论的这些世纪肤浅"经验"的一个片断。毫无疑问,通过其感官获得感知并在感知基础上形成观念的具有个体生命的自我(ego)的观念,尽管可能是被升华的,在康德的知识概念里还是最为重要。然而这种观念是神话,并且就它的真实内容而言,它和其他各种认识论神话是一样的。我们知道,所谓"前万物有灵论(preanimistic)"阶段的原始人认同于神圣的动物和植物,并按照他们给自己命名;我们知道,精神病人也部分地认同于他们感知的对象,这些对象因此不再是对象(objecta)--所谓"将它们放在我们前面";我们知道,病人不是把他们身体的感觉与他们自身相联系,而是与其他生物相连,还有占卜者,他们声称至少能对他人的感觉感同身受。在我们的时代,连同康德和前康德时代,普遍共有的感觉(以及理智)知识的理念,就像已谈及的那些例子一样也完全是神话。在这一方面,就感知获得的天然的概念而言,康德哲学的"经验"是形而上学或神话,并且确实仅仅是时髦的和凭良心说很没有生命力的。由于经验被认为是关于个别生存的人和他的意识的知识,而非对知识的系统阐述,各类经验再一次成为这种真实的知识,特别是它的心理学的分支的仅有客体。后者系统地把经验意识划分成不同种类的疯狂。认知的人,认知的经验意识是疯癫意识的一种。这仅仅意味着,经验意识的不同种类之间只有不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同时是价值方面的区别,但是这种区分价值的标准不能是认识的标准,也绝不是经验的和心理学领域的论题;决定对不同种类意识的两种价值的区分的真正标准,将会是未来哲学的最高任务之一。正如经验的许多种类与经验意识的联系就事实而言,仅仅具有幻想或妄想的价值,符合经验意识的种类也是如此。如果在所有主观的东西那里,"认识论的(先验的)意识"都是在无蔽的情况下,"认识论的(先验的)意识"这一术语仍然可用,那么,所有的真实经验都建立在纯粹的"认识论的(先验的)意识"基础上。纯粹的先验意识与任何经验意识的种类都不相同,因此出现了术语"意识"在这里的应用是否正当的问题。心理学概念上的意识是如何与关于纯粹知识领域的概念相联系这一问题,仍是哲学的一个主要问题,或许只有通过求助于经院哲学时代,这一问题才能被宣告无效。这就是有关许多问题的逻辑位置,这些问题是现象学近来重新提出的。哲学建立在这个事实基础上:经验结构存在于知识结构之中,并从中得以发展。因此这样的经验也包括作为真正经验的宗教,在这种宗教中,经验的主体或客体不是上帝或人类,但是这种经验依赖于作为典范的纯粹的知识,哲学自身能够而且必须认为上帝就是这样的典范。未来认识论的任务是为知识寻找完全中立于主体和客体概念的领域;换句话说,是去寻找自主的、内在的知识领域,在这一领域里,知识概念决不会继续指称两个形而上学的实体之间的关系。

  康德保证知识论可以被当作一个基本问题--与此同时康德也使这一问题成为必需的知识论净化的过程,根据康德在知识概念和经验概念这二者间发现的联系,不仅仅是一个新的知识概念,而且是一个新的经验概念必须被建立,这必须被当作未来哲学纲领的一个宗旨。当然,正像曾讨论过的那样,在这一过程中经验或知识都不能与经验意识绑在一起;但是在这里,情况也将会持续:知识的条件就是经验的条件,毫无疑问陈述这一点将会首先获得它独有的重要性。这种将建立在知识的新条件基础上的经验的新概念,将会成为形而上学的逻辑位置和逻辑可能。当康德使形而上学成为一个问题,使经验成为知识的唯一基础时,除了这一事实外没有别的理由:像他从自己的经验概念中推导出的那样,可能具有以前的形而上学重要性的一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正确理解;完全不是"'具有一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将似乎不得不被排除。然而,形而上学显然没有因其洞察力的不合理而被单独区别对待,至少在康德那里不是,否则他就很有可能不为形而上学写导论了。相反,形而上学的独特之处在于:经由观念(idea),将所有经验通过形而上学的普遍性的力量直接与上帝概念相联结。因此,未来哲学的任务可以被理解为发现或创造一种知识概念,这种概念通过专门把经验和先验意识相联系,使得不仅是机械经验还有宗教经验都在逻辑上成为可能。这决不是被用来表示知识使上帝成为可能,而是表示首先使得关于上帝的经验和教义(doctrine)成为可能。

说点什么吧

南方论坛

© CopyRight 2012-2025,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