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网 以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在中国文学艺术界享有崇高地位!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请登录] QQ登录

南方艺术

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专辑 南方论坛

杨然:读陈小蘩《在水中》(2)

2013-01-16 08:54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杨然 阅读

 
               一张张幻变的面孔
               在同一个人的脸上
               我们一生将读到许多截然相反的表情
               我们自己
               也在其中
               变幻不同的脸谱

    “为着生存”,“飘泊使我们忘记根/忘记脚的形状/随风去各个地方/在多数人抱住沉默的日子/偶尔大叫一声”。这简直就是那个时代人们苦闷思想的一个缩影。事实是,在风云突变的压力下,多数人确实选择了沉默----这种“为着生存”无奈而又无力的软对抗:“耻辱、羞怯、大量涌来的泪/堵塞我们的咽喉/摸到自己久已不唱歌的喉咙/布满暗红锈斑”。诗人对此是深为痛苦的。为此,她在《鱼》中特别制造了两个意象,一个是“为着一个预言的实现”而出现的“石头”,另一个是作为“一个警告”而出现的“树神”。这两个意象是“鱼”的意境的两个重要补充:“为什么要沉默不语呢/ 呻吟、叹息、落下来的石头/石头上背着的石头/在众人的脚下,蛇爬过来/河流横溢/忘却敷治好伤口”。这其实是另一种生命之重,人们看到了时代背面的另一种牺牲----不被认可的、只有母亲默默忍受着的那一种牺牲----“它们和历史如此吻合!”:“英雄的队伍从去中走来/翻腾的云阵, 幻化出迷漫的/硝烟和战火中厮杀的人群/”,于是“以至于老眼昏花的祖母/仰起花白的头,去寻找/家族唯一的子嗣”,于是“石鼓‘咚!’‘咚!’/ 让那位母亲饮下失子的悲痛  ”。这就是“石头”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都在十字架旁走过
               是谁将自己缚在下面,承担
               云的重量?天空的重量?
 
     而“树神”则是“一个警告”:“你们采摘树枝、 长剌的青藤/编制他的荆冠/带上树的绿冠/会成为树神”。 这里  的“你们”当然是那些在运动中有愧于时代的群体,是那些  在运动中违背人类的自由愿望而参与帮凶行为的群体,这是“鱼”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鱼”最为悲愤的一幕:“  谁又能对此提出异议/你们都动过手/翻开你们的手心、看看/再也洗不掉的印记/那是血,树的血!”虽然诗人知道“树神很宽容”----“也许树是宽宏的,折断的/ 枝桠再次发出绿芽/你们的后代又能享受浓荫”, 但是诗人仍然以“鱼”的名义,记住了这幕历史的苦难,这幕历史的难言之隐:“今夜世上所有的树/都会落泪/树的泪落下来/ 遍野雷鸣电闪!”

     《在水中》的第三部,标题也叫《在水中》。 这是诗人继悲愤、痛苦之后的冷静写照。诗人在这一部诗中从宏观上来观照自我,与前两部相比,“鱼”从高大、独立走向平凡,它体验、经历了“石头”与“树神”的苦闷,它开始懂得自我之微观,体会着宇宙的无穷,时空的无限与生命的沉重。这是诗人从现实返回心灵的重要标志。诗人开始真正体验“ 超凡脱俗”的含义。她懂得了由“水”和“石柱”形成的“ 建筑”对思考着的“形而上之鱼”是多么重要:“我们的眼  神还在幼年/不懂得如何挑开/凛冽的剑气”。诗人开始回归灵魂,静静地悄悄学会与星空一起,去观照远处的曾经惊心  动魄的世界----那是诗人曾经哭过痛过的世界:“进进出出各类大腹便便的鱼们/从海星、海葵妩媚的笑脸/舒展的手指里,你们嗅到了什么?”,“防波堤内星星井然有序地排列/从这些天体的符号里,你们觅见些什么?”。 诗人终于认命于“深奥无穷。鱼群很渺小”。诗人开始“赞美----滋生  万物的水/洁净万物的水”诗人在永恒的星空听到了爱的声音。她细心地观察到了“关心幼雏在母鸟的呵护下跌跌撞撞地/起飞,比关心战争更为有趣”, 而“此刻所有的心都唱着歌,急于/将他们得到的泉水与爱人分享”, 因此诗人以这样的语句把《在水中》结束:
 
               爱吧,失去爱
               我们一无所有
 
     现代诗写到今天这种地步,越来越多的手法, 越来越多的角度,越来越多的层次,陈小蘩是属于那种“不确定美”的诗意创作者之一。而且她写得很自在,到了她“自以为是”的境界。这是一种难能的诗人自信。“疼痛的美感”是我读她的《在水中》的最初的印象。没想到这成了评论她诗作的文章标题。不确定的美远比那些“确定的美”更难把握、更难表达、更难捕捉,因而也更难写好,写出美感。陈小蘩对现代诗的追求是很独到的。她对不确定美的信心使许多诗友感动。我想在本文结束时引用她给我信中的一段话,作为《在水中》的一个最好注脚:“诗歌把我们带向现实以外更辽阔的精神空间,借助于语言的力量我们被高高抛起,直达体验  感悟的巅峰,长久以来我致力于语言的致幻力,语境的至美纯净。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在语言之外,那无法言说、闪烁在文字字里行间灵魂的悸动、震颤;遭遇到的透彻心灵的光芒。对死的神圣与敬畏、对永恒的向往、以及面对混乱、虚无、交叉的时空,我努力将我诗的触角伸向这些领域,并营造一个个人的诗歌纯净之境。”
 
     2001年10月26日于斜江村

     (原载《八十年代》2001年12月总第2期)

说点什么吧

热点资讯

南方论坛

© CopyRight 2012-2025,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