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木蕻良:行走在广袤的大地上,一路寻找归处 最后评论:说几句>>
正如王富仁在《端木蕻良》一书中评价,如果我们提起徐志摩、林语堂、施蛰存这些名字,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果我们提起端木蕻良或...
浏览:49897 好评度:0 评论00 -
藏家徐悲鸿的“追星”之路 最后评论:说几句>>
徐悲鸿最早开始收藏任伯年的画作,目前可以追溯到1926年3月。徐悲鸿早年在上海极为困顿之时曾受到吴兴的一名商人黄震之的赏识与帮助,黄震...
浏览:50207 好评度:0 评论00 -
于右任谈写字:绝不迁就美观而违反自然 最后评论:说几句>>
于右任为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身居国民政府要职,且热衷于收藏魏晋六朝碑版,书法以此为契机,化碑做草,提倡标准草书。然而,...
浏览:49950 好评度:0 评论00 -
对话余华:“我现在害怕过分的宣传” 最后评论:说几句>>
从《兄弟》《第七天》到今年刚刚出版的《文城》,三本小说,从题材、主题、人物,从结构到叙事、语言,再逆流上溯到《许三观卖血记》《活着...
浏览:50852 好评度:0 评论00 -
萧红与萧军:浪儿无国亦无家 最后评论:说几句>>
1935年,在左翼思潮方兴未艾的上海,一套包含叶紫短篇小说集《丰收》、萧军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以及萧红长篇小说《生死场》三部作品的“...
浏览:49923 好评度:0 评论00 -
汪晖|读韦伯,不是把他当作一位中国史专家来看 最后评论:说几句>>
马克思·韦伯把社会的理性化过程视为“目的一工具合理性”的日益增长的霸权:理性的胜利没有带来预期的自由,却导致了非理性的经济力量和官...
浏览:50609 好评度:0 评论00 -
季羡林的跨国之恋:用一世的真情来等待 最后评论:说几句>>
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来到哥廷根大学留学时,租住的房子就和迈耶家在同一条街上。几个月后的一天中午季羡林受田德望之邀第一次去了迈家...
浏览:50574 好评度:0 评论00 -
哈金眼里“目中无人”的三大诗人 最后评论:说几句>>
批评家托马斯·艾略特说读者并不仅仅存在当下,也存在于过去和将来。这种说法表达了另一个文学观念,即读者是纵向的,而不只是横向的(当前...
浏览:50995 好评度:0 评论00 -
柔石与冯铿:过早凋零的哀叹 最后评论:说几句>>
1931年2月7日,柔石与冯铿,连同其他22名同志,一道被秘密处决。死后,他们的名字飞向世界各地,成为国际左翼文学界同声哀悼的中国青年革命...
浏览:49638 好评度:0 评论00 -
纪念叶芝:为减轻爱尔兰的创痛,他把谣曲和民歌唱诵 最后评论:说几句>>
关于叶芝,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他为心仪女演员茅德·冈所写的情诗《当你老了》。1893年叶芝创作这首诗时,两人都正值青春年华,但叶芝却...
浏览:50003 好评度:0 评论00 -
叶芝和他的拜占庭诗篇:唯不朽灵魂,可对抗速朽肉身|纪念 最后评论:说几句>>
叶芝出生和成长在一个现代世界的滥觞期。十九世纪晚期,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主宰人类精神世界两千年的基督信仰,那些冰冷数字和原理...
浏览:51087 好评度:0 评论00 -
冯雪峰:奔赴那悲剧而毫无惧色 最后评论:说几句>>
1903年,冯雪峰出生于浙江义乌赤岸乡神坛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作为冯门长孙,他的诞生给全家带来了欢喜和希望,因此取名叫“福春”(“...
浏览:50183 好评度:0 评论00 -
闻一多:端午的历史教育 最后评论:说几句>>
端午那天孩子们问起粽子的起源,我当时虽乘机大讲了一顿屈原,心里却在暗笑,恐怕是帮同古人撒谎罢。不知道是为了谎的教育价值,还是自己图...
浏览:49955 好评度:0 评论00 -
译史|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怨情缘 最后评论:说几句>>
近年来学者们发现,林语堂与赛珍珠之间早有裂痕,林倾向蒋介石,赛珍珠在上世纪30年代初也如此,后来渐左倾。1942年,她在《龙种》一书中暗...
浏览:50694 好评度:0 评论00 -
吴冠中:逸品是中国文人对绘画的最高评价 最后评论:说几句>>
“能品、精品、神品、逸品”,中国文人对绘画作品的最高评价是逸品。画竹不拘泥于酷似竹,逸笔草草,但写胸中逸气,别人认为是麻是芦也毫不...
浏览:50327 好评度:0 评论00